今天剛上完小布,
講講我和小布好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喜歡幫音樂家取個暱稱。
好像裝熟之後,你們倆感情會好一點。
不過事實上常常只有慘劇發生。
Johannes,Brahms,德國人,三B之一。
承襲 Bach 和 Beethoven,
浪漫樂派的中流砥柱。
1883年,五月七號,金牛座。
高中時候彈過一次,
完全不知他在幹嘛。
真正要認識,要算是大二的室內樂課。
我和清還有小雯說要上李肇修老師的室內樂。
我和清去博凱挑譜,班上樂器不多,能有好組合頗難。
我們三個人有兩種選擇:
長笛+豎笛+鋼琴。 OR
豎笛+大提琴+鋼琴。
還真的讓我們兩種組合都找到了,
年幼無知,後來選了 Brahms op.114,
組合一。
原因只是因為譜看起來很簡單。
(在此學到一個教訓:
千萬不要選譜看起來白白的,那是另一個地獄。)
室內樂的困難是另外一件事情。
應該說小布本身就是個困難。
他和克拉拉‧舒曼的故事無人不曉。
金牛座死硬派的個性,
加上想愛愛不到,
只會在音樂中偏執的出現。
我認為最標準的小布是二對三。
二拍子對三拍子,
沒有人比他用的更完美。
只有他的二對三,一聽就知道是他。
我們只練了第一樂章。
常常是兩個合攻一個。
他使用二對三,
並且製造大量的空間在三個樂器中間。
他的作品還有空間這個特性。
把時間擴張成空間。
李老師在修曲子的時候在這部分指點很多。
空間感的營造不只是技巧而已。
三個人的共同呼吸,
到底這句要唱多長?
到哪裡才要停?
下一句在哪裡?
三個毛頭小鬼要拉 Brahms?
還是回去再喝一點奶吧。
不過不怕死的我,
大三又找上他。
因為他對我太有魅力了。
那時候練了 op.116 三個樂章,
當然技巧是另外一個要克服的地方,
畢竟我的手不夠大,要有豐滿的和聲需要小技巧。
當時那首曲子其實考得也沒有很好。
不過卻讓我有一點能和小布相處的自信。
學弟有次在老師的大班課聽到,
等我下來之後,問了我這是什麼曲子?
他覺得很好聽,想去買唱片來聽聽。
之後他遇到我,對我說:
「學姐,我覺得你彈的比唱片好。
唱片聽起來缺乏一種生氣。」
至今我仍感謝學弟的這句話,
即便是恭維,也讓我振奮了一些勇氣。
那段時間我的臉上,
似乎帶著 Brahms 的面具一樣。
有人說,小布適合四十歲以後的人彈的。
有著風霜,有著歷練,
才能瞭解他的痛苦和悲傷。
碼的,那段時間你組碼不就像個歐巴桑了?
連我老師都覺得我彈 Brahms 真是有點莫名其妙。
現在正在嘗試 op.79 中。
很久沒遇見他,
唱啊,老師說,唱。
真想換台鋼琴。
好難唱。
總覺得,彈小布需要耗很多元氣。
要唱,他的旋律要大聲用力的唱。
要苦,他和小莫不一樣。
小莫即使在生命中最悲慘的時刻,
他的音樂竟然是歡樂的。
多違背良心的一個人。
我一直跟他不合。
小布的個性沈穩,很多深沈之處。
非常多的持續低音。
他喜歡女中音,灰灰暗暗的聲音。
他是個變態,
我喜歡變態。
我愛小布。
- Mar 03 Fri 2006 02:47
【隨筆記】0303,2006 小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