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選了一門課說要做研究,說要做大稻埕的東西。
大家幫忙想了方向,
當然還是以吃的為主,
不過還是得要好好認識一下歷史。
網路上查到有大稻埕的免費導覽,
我也很有興趣,就一起報名參加了。
這是霞海城隍廟所主辦,每個月的一、三週日早上八點~十二點,徒步巡禮。由一些對台北歷史文化傳承有專精的人主講。如民俗專家莊永明先生、海關博物館張倫會館長、古風史蹟協會張瓈文理事長、古蹟學者葉乃齊先生。導覽全部免費,並且可以得到一本由莊永明先生所撰寫的「大稻埕逍遙遊」乙冊、霞海城隍廟所製作的「大稻埕解說地圖暨城隍廟沿革」以及礦泉水一瓶。不過建議大熱天還是要自備開水,隨時補充水分。
這一天我們預約到的場次是由莊永明先生所主講的,真是超幸運。
集合的地點在慈聖宮的廟埕前面,八點準時集合。
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那就是莊永明老師,
後來翻開書後面一看,喔喔,莊老師親自主講!
莊老師開始講解的時候先解說了大稻埕的發展歷史,
從這個角度切入,等一會兒去看的時候才會有所瞭解。
接著就從慈聖宮開始講,之後就開始預定的路途解說了。
莊老師似乎每次走的形成會有些不一樣,也會適當的調整。
目前大稻埕不少建築物已經改建,也有不少還保有原貌。
莊老師認為,即使建築物改建了,依然改變不了它曾經經歷過的一切。
親自去認識歷史很重要,
而不應該是聽著被扭曲過的歷史。
由於我沒有很認真做筆記,忙著拍照,
加上老師的麥克風有一個喇叭後來沒電,聽得不是很清楚,
手邊又把莊老師的書放在家裡,有一些就請大家看看照片吧。
這是在甘州街的一個新建築,也是被改建過的。
在上一張隔壁的「大稻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也是改建過後的樣子,只有前面保有比較舊時的形貌。
(隔壁再過去一點就是呷二嘴啦!)
這個以前是個水果行。
從上面的標誌的鳳梨就可以看出他們企業的代表。
蓬萊閣 網友 Roxy 指正這是江山樓,這是以前的酒樓,
以前的酒樓跟現在的不大一樣,據說以前某人的爺爺曾經流連其中,
還一路追到中國去,讓他在中國出生。
現在變成了一棟很醜的大樓。
這個也忘記了,只聽到後來日日春曾經在這邊經營過。
一樓的側邊還看得到以前建築的特別柱子。
下面這三家以前是銀樓。
城中的人外省人會買外省人的金飾,
在這邊則是本省人購買金飾的首選。
因為審美觀的不同,
所以各自有各自的市場。
迪化街。
現在很多賣藥的。
現在迪化街的建築也是半新半舊,
老房子要維修也不容易,
這種半新不舊的感覺其實很奇怪。
辜家的榮星幼稚園。
以前是辜顯榮的居住地,被稱做鹽館。
因為當初辜家取得了官鹽專賣而致富,
光復後榮星合唱團在此練唱。
榮星的由來是源於辜顯榮字耀星,
有光榮「耀星」的意思,取為榮星。
建築可豪華的呢。
同時期在鹿港也有辜家的房子,
現在已經變成台灣民俗文物館。
當時在鹿港參觀的時候就看得出來當初辜家雄厚的財力。
在台北的榮星幼稚園也一樣。
某個雕像,靠近大稻埕碼頭。
讓我想起在釧路的那四個女人。
貴德街錦記茶行,是茶葉鉅子陳天來的故居。
二樓可以欣賞淡水河的風景,真的是很豪華。
現在也已經沒落。
李春生紀念教會。
李春生是第一個把台灣茶外銷的人,
被稱為台灣的「茶業之父」。
同團有個人舉手問到,
為什麼這個教會沒有窗戶?
莊老師回答:
是因為他們要做空調所以把窗戶都封起來了。
實在很囧!
貴德街。
路上都會聞來陣陣茶香,
雖然現在沒有茶行在那邊烘焙,
那是就是有一股香味。
莊永明老師舊家外的水管,
看起來很美。
現在的水管都是塑膠,很醜。
我們的美感教育應該從建築開始。
台灣第一個婦產科醫生診所。
我記得醫生姓張。
之前台灣都沒有人想學婦產科,
他回來開業,生意並不好。
後來他繼續去德國進修,之後開始有一些人給他看病,
就開始了婦產科的生意了。
現在已經被第二代賣掉。
法主公廟。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地附近。
阿扁當市長的時候改建成這樣。
對面就是天馬茶房。
在這一段莊老師提到了二二八的歷史。
值得一聽。
已經倒掉的大千百貨。
記得小時候來台北玩的時候,
二嬸帶我去逛過。
莊老師說以前都是南部的遊覽車上來看大千百貨公司,
後來因為城鄉發展,大家都不用到台北來看百貨公司,
就逐漸沒落,倒了。
走到最後真的快累死,
幸好老師還排了一個王有記茶行。
大家先進去喝茶,一邊聽老闆解說烘焙茶的過程。
裡面所展示的焙茶機器。
這裡是目前大稻埕唯一有烘焙茶的地方。
老闆非常熱心。
這是老闆密藏的地方,平常不開放。
如果要參觀請預約。
王有記茶行的二樓在週六還有南管演出,
歡迎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欣賞。
最後我們從王有記茶行走回了霞海城隍廟。
霞海城隍廟是大稻埕地區的信仰中心,
城隍爺保佑著大稻埕的人民商業興盛、諸事平安。
而最近則新興到霞海城隍廟拜月下老人,
讓這邊香火更旺了。
結束了四小時的徒步巡禮,真的有給他累到。
但是將近七十歲的莊老師依然健步如飛,
真是令人感動!
從大稻埕可以觀察到整個台北發展的變化。
這裡有如現在的東區,
可以想見當初是多麼的熱鬧繁華。
現在卻是慢慢的沒落。
商業中心的確是會跟著人口流動而轉移,
但是如果可以保存一些舊有歷史的痕跡,
不僅幫我們能夠瞭解文化歷史發展的脈絡,
更是對文化資產的累積有莫大的幫助。
我很喜歡舊時後的建築,
向剛剛看到的水管,
都可以如此美麗,
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建築樣貌,
卻沒有古典的美感,也沒有現代的時尚。
唉,台灣的藝術教育從周遭生活就被破壞殆盡。
有興趣聽大稻埕導覽的朋友,
可以連結下面網頁,
打電話去預約。
http://www.wcfcf.com/progrm/sundaytour/sundaytour.htm
有錯的地方請指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