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眾所皆知的豆花控。
從小我就愛吃豆花。
每天傍晚的時候,
總是期待賣豆花的阿伯的叫賣聲快點響起,
這時候要快快的找媽媽拿碗公還有零錢,
到外面等豆花伯。
等豆花伯來了,
碗公給他,跟他說我要買十元的豆花。
豆花伯就會開始舀豆花。
豆花伯的豆花車不大,
打開就是白色的豆花。
看著豆花伯用專用的豆花杓,
一片一片的舀起豆花放進碗公。
接著就是淋上最重要的糖水。
我就興高采烈的帶著我的豆花回家享用。
吃豆花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我一直吃著豆花伯的豆花直到沒聽過他的叫賣聲為止。
之後看不到豆花伯,
我才到市場的薏仁伯吃豆花。
薏仁伯的豆花是屏東最有名的豆花,
在民族市場裡面,
每天都有人在吃豆花。
雖然在我心目中,薏仁伯比不上豆花伯,
但是後來薏仁伯卻是我能追尋的味道。
他們基本上夠相似,
在我從小的認知中,
豆花就應該是這樣。
首先是豆花本身。
個人喜歡的口感是偏軟。
有些豆花簡直硬如豆腐,
不知道到底是吃豆腐還是豆花?
除了口感偏軟之外,
當然還要有豆香味。
有些豆花口感雖軟,但是毫無黃豆味。
吃起來只覺得口中一片糊爛,
亦為失敗之作。
另外一味則是糖水。
糖水必定得搭配二砂細熬的糖水,
才能有足夠的甜度與香氣與豆花搭配。
北部的糖水多半過稀,
顏色不深也沒有糖水應有的香氣。
縱有好豆花也是枉然。
個人愛吃白豆花,
就是豆花加上糖水。
長大後才習慣吃一些加料。
但加料有時候是因為豆花不夠好吃,
得加點料彌補失望的心情。
長大唸書、工作往北部移動,
對於北部的豆花只能用失望兩字形容。
豆花店滿街都有,
但真正好吃的不多。
當然南北口味有差,
但我覺得基本原則沒能掌握十分可惜。
屏東的豆花舀起來就像前兩張一樣,
大大的片狀,覆蓋整個碗面。
顏色深邃的糖水襯在周圍,
美麗又可口。
下切咬來吃,
一大口有大大的滿足。
豆花與糖水的結合,
口中滿滿的豆香。
而北部食用豆花的習慣煞是不同。
第一次在台北吃豆花時候被旁邊的人嚇到。
北部的冰豆花是熱豆花加上清冰,
在淋上糖水,類似挫冰的吃法。
而屏東的豆花則是豆花已經是冰涼的,
所以直接可以吃到冰涼豆味。
正由於挫冰的吃法,
所以看到旁人吃豆花竟然是打碎了吃。
整碗的豆花碎碎爛爛,和著糖水冰一起吃。
想當然爾,
不知道到底是在吃冰還是吃豆花?
台北的豆花我拍不多,
因為大部分失望多。
大部分的豆花像這樣,
糖水比豆花多,但糖水又不夠香甜。
豆花口感每家不一,
常常吃到過硬的,或者是沒香氣的。
當然台北也是有幾家不錯的豆花。
個人推薦三家。
【一、景美夜市豆花】
景美夜市的豆花有不少家,
個人喜歡的是比較靠近景美國小這一頭,
有家炒羊肉的隔壁。
他們家的豆花有股炭燒味,
有些人不愛,不過還算是特色。
他的豆味很夠。
冬天搭配花生湯,也算是不錯。
另外他們家的芋圓和小湯圓也很不錯。
【二、小南門豆花。】
小南門豆花是連鎖的,
不過味道控制的還不錯。
只不過最近吃起來豆香味越來越稀薄,
列入觀察名單。
【三、永吉路的嘉義豆花】
這家豆花靠近在忠孝東路這一頭。
豆味很夠,搭配的是豆漿。
也算是不錯吃的豆花,
有南部的味道。
【四、糖朝豆花】
雖然曾經有人留言跟我說,
臺灣的糖朝豆花完全比不上香港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
在台北來說,能吃到這樣的表現,
我就心滿意足了。
糖朝的木桶豆花,
點了之後 15 分鐘才能上。
掀開之後熱氣逼人,色澤美麗。
不論口感、香氣都符合我的要求。
糖水顏色雖然沒有屏東的顏色深,
但稠度和甜度都夠。
另外一家我覺得非常棒的豆花,
但是他不是豆花店。
公館的四川華神麻辣鍋老闆娘的豆花也是一絕。
早些時候都是在四川華神吃麻辣,
有一大部分是為了老闆娘的豆花。
豆香、滑嫩,
還有鹹甜的兩種吃法。
鹹口味是加上麻辣湯,
甜口味是灑上砂糖粉。
豆花不是天天有,還得碰運氣。
可惜後來麻辣鍋的味道走樣,
我們放棄到那裡吃麻辣,也放棄了豆花。
這是讓我一直覺得很可惜的事。
以上是極度主觀的豆花控的整理。
每人口味不同,對吃的看法不同,所以也不用戰來戰去。
有機會我要來自己做做看,
如果有機會 XDD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