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麼我們會直覺的把不體罰想成不處罰(這個精神其實還應包括不語言羞辱等等的) 」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我也認為體罰跟處罰可以切割。

但是怎樣的處罰,不會越過體罰的界線,就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我有提出對於「罰」的觀念,

您外國朋友說「站在角落反省」,

同樣場景搬到台灣,家長如果提出「站在角落,是罰站,犯法;

孤立孩子在牆角,心靈受創,犯法」的時候,

應該如何界定這些分界點?

以上這些家長反應,是真的遇到過的,不管立不立法,

對於「罰」的觀念,我想大家的認知是有落差的。

如何調整這些落差,還需要大家努力。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