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家常常研究有的沒有的東西,
很想搞一台豆漿機來玩玩。
同事先有人買了九陽,有人買了超淨,據說效果都不錯。
某天,看到某同事提著兩台超淨豆漿機,
立刻問哪裡來?原來同事大家一起在買,立刻跟團。
所以我就有了豆漿機!

IMG_5484.JPG

超淨是臺灣廠牌,不過在中國製。
至少是臺灣牌子(唉。)

打開之後附有說明書和食譜,
以及其他附件。

IMG_5485.JPG

IMG_5486.JPG

下面就是豆漿機了。

IMG_5487.JPG

外型看起來簡單,
都是不銹鋼的。
造型算是樸實。

IMG_5488.JPG

總共有七種模式可以選擇。
這台主打「乾豆」就可以打豆漿了!

IMG_5490.JPG

插座的部分做了一個保護蓋,
可以防止清洗的時候弄濕插座,
很貼心的設計。

   IMG_5497.JPG

整個機器分成主機和蓋子,
蓋子部分有個刀片來打豆。

IMG_5498.JPG

機頭和煮壺也有電源接頭,
清洗的時候要小心不要碰到水。

IMG_5499.JPG

壺身有標示水位線,
不能低於低水位,不能高於高水位。

IMG_5500.JPG

濾網和接漿壺,
竟然是塑膠製的。

IMG_5501.JPG

這個東西是拿來壓豆渣的,
也是塑膠製的,
後來我都用湯匙取代。

IMG_5502.JPG  

剛剛看到這個綠綠的東西,
就是接漿壺的把手,
順著紋路把他接上去。

IMG_5503.JPG

接起來長這樣,
平常用應該還 ok,
但是來接漿就有點疑慮了。

IMG_5504.JPG

IMG_5505.JPG

和濾網可以緊密結合。

IMG_5507.JPG  

第一次煮豆漿,
用的是有機黃豆。
黃豆的選擇好多種,
這一款是美國非基因改造豆。

IMG_5491.JPG

IMG_5492.JPG

第一次煮,
用一杯豆子。

 IMG_5494.JPG

還是先泡一下。
不知道是只有有機黃豆會這樣嗎?
覺得不用泡很久,豆子就會膨脹。
不過第一次的時候,ㄜ...用熱水泡了一下,
加速他變軟。

IMG_5508.JPG

泡好之後放到煮壺中。

IMG_5509.JPG

加水到想要的水位線。

IMG_5510.JPG

插電之後會嗶嗶叫一下,
就可以選擇模式。
由於沒有泡很久,所以我還是選乾豆。

IMG_5512.JPG

大概等了 25 分鐘,
中間一下子再煮,一下子打豆,
機器不時發出轟轟的聲音。
不過後來比起來,乾豆模式的聲音會比較大聲一點。

等到後面又嗶嗶嗶嗶之後,
豆漿就好囉~

IMG_5520.JPG

接著就是濾漿。

IMG_5524.JPG

底部就會殘留一下豆渣,
摸起來還滿細的。

IMG_5525.JPG

壓一壓,把豆渣的水分壓乾。

IMG_5526.JPG

之後就可以喝豆漿囉~

IMG_5530.JPG

IMG_5532.JPG

喝起來真的跟外面賣的不大一樣。
雖然有人說,跟用果汁機打了再去煮的口感不一樣,
我個人覺得是還好啦~
不過用這樣機器打出來的量,剛好一天可以喝完。

第二天我覺得那個接漿壺太讓我不滿意了,
想說還有沒有辦法可以處理?
問了其他同事,
大家都說因為要配合那個濾網,
所以找不到合適的東西來代替。

回家之後我突然靈機一動,
撈出了我的三光牌悶燒鍋。
這是之前買來打算如果中午要帶午餐的時候可以用,
不過在這之前完全沒用過,
只是洗乾淨備用而已。
打開蓋子把濾網放上去,
登登登登~~~
將將好!!!!!

IMG_5533.JPG


真是樂翻天了我!

雖然濾網的部分邊邊有塑膠,
但是後來在濾漿的時候,
豆漿流下就直接到不銹鋼悶燒鍋裡面。
濾網的部分,
我往下倒的時候,儘量往中間靠近,避免靠近外圍。

目前打漿已經邁入第二週。
之前嘗試過早十分鐘起來打漿,
結果發現這樣我會睡不好。
(講這件事給火鍋黨聽,被狠狠笑了一頓 =.=)
所以還是前一天打好。
打好的漿,現在用的是三光的保溫杯。
不管是保溫杯或者是悶燒壺,效果都很好,
早上都還有熱度,剛好入口。

目前打過了下面的漿類:
豆漿、薏仁漿、薏仁花生漿、米漿。
喝起來都還不錯啦,
畢竟都是自己做的,喝起來比較安心。
最近的飲料風波真是嚇到大家了。

這台超淨清理很方便。
打完之後立刻把刀頭沖水,
稍微擦一下就好了。
煮壺的部分也是一樣,
熱的時候都很好清理。
這台還有網友分享做咖哩和濃湯,
之後再來試試看吧!

大家快點加入穀類漿的行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po 的頭像
    copo

    精神病院的存在

    co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